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08的文章

[賴榮樞]的軟體資訊誌: 五件應該告訴老闆及五件別跟老闆說的事

[賴榮樞]的軟體資訊誌: 五件應該告訴老闆及五件別跟老闆說的事
無能者的藉口:簡答「公司規定」(本文取材自「聯強EMBA」,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) 7.24.2007 作者:杜書伍 (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)   偶而,在公司內部,我們會發現某些人很習慣用「公司規定」這句話,來回答別人的問題,甚至直接回答客戶的問題。   接受到這個答覆後,有的人並不善罷干休,會持續追問「為什麼?」但是這類人依然以「就是公司規定」回答。個性較追根究柢者,會主動另循管道找尋答案;但是,個性較不積極者,經常就默默接受了。然後,當被他人問及同一問題時,也就不知不覺以「公司規定」答覆其他人。漸漸的,我們會發現,有部分特定的人,很習慣性的把「公司規定」,當作回答問題的標準模式。   所有公司的制度、辦法、規定,背後都有其政策目的、精神以及經驗的道理。一個積極、追根究柢者,在理解制度、辦法及規定時,必會先理解其背後的政策精神,以及前人經驗的道理。因為這樣不但理解、學習到這些寶貴道理,實際執行時,更因已抓住精神,而能很快運用自如。久而久之,做事的成效自然又快又好。其後,當其他人問及此一問題時,他肯定也能詳加解釋,協助別人充份理解、快速上手。   然而,只能回答「公司規定」者,假若不是官僚心態、明知而不答;肯定是自己根本不了解,只能用「公司規定」來搪塞。此一現象,反映了這類人「不求甚解」的任事態度,凡事不去推敲背後的緣由,只會「背制度」,而不是「理解制度」;同時,主管交待事物時,只會「照著做」,不知「為什麼要這樣做」,也從不問「為什麼要這麼做」。長期以往,自然學不到東西,也不長進,能力自然無法增長。   因此,在一個組織中,經常以「公司規定」、「主管交待」簡答問題而不詳加說明者,仔細檢核他的能力,必然乏善可陳,頂多只是「資深」而已。   組織中若是普遍存在這種現象,很容易造成「組織氣候」的惡化。因為對於積極者而言,他在做事時,勢必無法忍受在「不求甚解」的情況做事;倘使主管又讓這種習慣長期存在於組織中,個性積極者必然會對其主管的管理原則、管理能力,產生不信任感。另一方面,對於不積極者以及中性者而言,因為習慣於這種「公司規定」的簡答,久而久之,會不習慣深入追究事物背後的緣由,自己也會逐漸被帶入以「公司規定」、「主管交待」簡答問題。如此一來,整個部門組織將趨於死氣沈沈,產生劣幣驅良幣的反淘汰效應。   看似不起眼的「小習慣」,其實背後隱含了不追根究柢的任事
iThome online : : 下一個系統會更好?

Google 讓我們變笨 ? - MMDays

蠻好玩的一篇文章,作者深入探討科技帶來的問題 Google 讓我們變笨 ? - MMDays

李家同推薦的40本好書

李家同推薦的40本好書
「真正的知識份子」-吳念真 - 阿姿谷麗的星空 - udn部落格 文中提到 "既然兩人都已經分手了,是既定事實了,不如把內容圓一下!最後只要把 「意思傳達出來就好了」 。" 真是說話的藝術 「真正的知識份子」-吳念真 吳念真,生在九份金瓜石,那裡的人無不跟挖礦有關係,聚集了說著各式各樣腔調、混雜了許多地方方言的人,大家一起靠著礦討飯吃。當時所有人都很貧苦,某種程度也因為大家都半斤八兩的窮,而感情很好。 村子裡,除了正在上小學的小孩子,大人幾乎都不識字,要與外地的遊子書信往返,得靠一位先生(忘了正確的稱呼,容我叫他……師傅)幫大家讀信、寫信。村子沒有富人,這位師傅雖然也得挖礦,但因為看得懂字、幫大家做文字溝通,而在村子裡擁有崇高的地位。師傅不挖礦的時候,很喜歡看雜誌。他訂閱了一大堆文藝春秋之類的東西,也看一些本的武士道小說、偵探小說。 村子裡的大老粗請師傅寫信時,常嚷著:「師仔!你就跟他說,幹你娘咧你這個夭壽孩子出去工作都這麼久了,半毛錢都沒有寄回家,啊再不寄錢回來,兩個弟弟就沒辦法去上學啦!實在有夠不孝!是要把我活活氣死!」 師傅點點頭,一邊寫著一邊複述:「吾兒,外出工作,辛苦了,但家中經濟拮据你也很清楚,如果你領了薪水,別忘了家中還有兩個弟弟要唸書,寄點錢回家吧。 你離鄉背井,還請多多照顧自己。父字。」抬起頭,問:「是不是這樣?」 「是是是!就是這個意思啦!」大老粗眉開眼笑,也許臉還紅了。大抵如此。 有一天,素有威嚴的師傅叫村子裡所有的小孩在廟口集合,要大家乖乖坐好,寫一篇「請外婆到九份吃拜拜」的邀請信! ,! 他要檢查。小孩子哪敢反抗,全都開始寫。寫完了,師傅一個一個看了。第二天,師傅把正在玩的吳念真叫了過去。師傅說,他不是真的要大家寫信邀請外婆,而是想看看這些小孩子裡誰的文筆最好。那人就是吳念真。 「有一天師傅會老,會死掉,那一天到的時候,由你幫村子裡的人讀信、寫信,知不知道?」師傅嚴肅地看著吳念真。我想當時吳念真一定很迷惘、卻也很驕傲吧。後來師傅開始教導吳念真寫信的基本禮儀、常用語法等等,也讓吳念真試著替村人讀信(將文謅謅的字眼,用大家都能理解的用語說清楚)、替村人寫信(也發生了不少趣事)。村子裡的人甚至湊了一筆錢,買了一隻鋼筆送給吳念真,意義自然是要吳念真好好地繼承這份神聖的責任。 有一天,吳念真的鄰居家收到了一封信。事情是這樣的